2020年10月25日至31日,第十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15)在武汉光谷举行。深圳万科双语学校八年级学生姚俊熙作为唯一一名中学生代表,受邀在ICG-15科学嘉年华上进行了“基因未来的可能性”主题演讲。深入浅出的信息传递模式、落落大方的演讲风采赢得了在场专家学者的称赞。ICG是由华大基因、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遗传学会、北京大学医学部、武汉大学联合主办的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学术交流与合作的会议。自2006年始,已邀请了包括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在广泛生命科学领域中辛勤工作的数千名顶尖科学家们参会并发表演说,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学术论坛之一。以下为姚俊熙在2020年接受采访实录:
当姚俊熙得知自己被选去参加科学嘉年华的时候,他感到很意外,但是意外过后,姚俊熙还是努力地去做了准备,每天尽快完成学校的作业之后便利用最后一节晚自习时间,借用老师的电脑去做PPT,“整个制作过程从想法到排版都是我自己的观点,老师也很尊重我的想法,只是提出一些小建议。后来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当时我有机会和科学大咖们一起吃饭,听他们聊一些最新的科学研究,中间也会穿插一些段子,互相开玩笑,我觉得其实科学大咖他们挺有意思的,他们离我们并没那么远。吃完饭之后他们还和我聊天,考我问题,这一次的深入畅谈让我受益匪浅 ,自己会得到一些启发,会有思索,感觉自己的格局变大了,开阔了眼界。”
姚俊熙认为对于科学的兴趣是从上小学前就开始了的,而这都要归功于妈妈。妈妈在姚俊熙晓的时候就给他买了很多科学科普读物。从最初对恐龙感兴趣,到后来对所有动物都感兴趣,姚俊熙的小学时光都在和动物的科普知识打交道。上了初中之后,姚俊熙开始接触大家普遍认为很难的物理和化学,但依旧兴趣不减,因为从小培养的兴趣会坚持很久。
对于兴趣,姚俊熙认为兴趣是要自己主动去挖掘的,“现在很多小孩子对钢琴、小提琴感兴趣,是被家长逼着去学的,也许之后自己找到了一些乐趣,但是并不是真正的兴趣所带来的乐趣,真正的兴趣得靠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而不是被别人要求或者强制,应该是自己从内心去喜欢才能感觉到欣喜,才会有内驱力,在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
对于科学,姚俊熙认为科学是人类对于自然的追问,也就是人类处于自己的好奇心而对自然进行探索,他觉得这也是人类自强的表现,例如遇到灾难的时候,人类不再像以前的古人那样去祈祷去依靠神明,而是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对抗这些灾害。在万双有很多机会去探索科学,除了平时的科学课之外我们有选修课,社团活动,还有万双云课,这些都是额外去探索的机会。姚俊熙在万双成立了理工社,作为社长,平时他都会自己备课给社团其他的成员讲一些科学知识,也会一起做实验。“虽然总是翻车,但是丝毫没有减弱我们对于科学探索的积极性。”姚俊熙笑着说。
最初姚俊熙对于学校说的“让孩子站在未来中央”还是有一些疑惑的,感觉未来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在万双学习的这两年,他开始慢慢理解。他认为学校所说的未来就是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选择。万双个性化的课程特别多,比如说社团课,选修课,姚俊熙觉得这些课程可以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而学校也支持每个个体的个性化发展并帮助学生对此有更好的理解与规划。姚俊熙说:“所以要说兴趣驱使我选择万双,不如说万双让我更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