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d3_01.jpg 0d3_01.jpg

教师专访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育人数十载,语文带给我「 对生活的享受 」

“特级教师”、“正高级”、“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十一五’教育部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这是在外界人眼里刘老师的“光环”,但刘老师自己好像没把它们带在身上。

他说在梅沙常听到“清零”这个词,觉得与自己的观念十分契合,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他也在不断地自我“清零”,「我每天阅读新闻,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有什么不懂的东西,我就一定要弄明白」。


有故事的人

很多过去的同事评价刘老师是“有故事的人”,刘老师笑着接受了这一说法。

1976年,高中毕业后回到公社当赤脚医生,同时在公社规划小组做《公社十年发展规划》,后进入卷烟厂工作(当时的铁饭碗)。

1977年,高考恢复后,成为乐都县师范学校的首届学生。

1980年,毕业后分配到家乡教授初中数学。

1983年,再次参加高考,进入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文系学习。

1985年,毕业后回乐都县进行高中语文教学。

1993年,南下广东阳江,在初高中进行语文教学。

2019年,加入佛山梅沙双语学校,进行课程研究。

这一路上面临无数人生的十字路口,刘老师开玩笑说,倘若当年高考没有恢复,那人生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文学梦与想

刘老师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四年级时便能做初二的题目,数学成绩异常突出,因此从乐都县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家乡当数学老师。

可生于文化名县的他一直心系文学,「我热爱阅读和写作,小时候常常抱着书睡觉」,他说道,「在师范学校学习期间,也一直跟着老师学习文学创作的相关知识」。

随着80年代文学热的兴起,这种热爱之情愈加强烈,因此毕业3年后,刘老师再次参加高考,进入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文系进行学习,自此开启了文学创作和语文教学之路。

这些年,刘老师累积发表了《茅盾文学语言观简论》《中学语文修辞教学浅论》《作文教学应如何落实素质教育》《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一一谈阅读课的“非指导性教学”》《刮磨洗剔 明心显性——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及其方法》《透过教材视窗看中美中学语文教育——粤教版高中〈语文〉与〈美国语文〉比较分析》《高中语文读写同步教学》等二十多篇学术及教学论文,以及《黄河风骨》《别》《脚手架》《望你》《走进艺术的殿堂》《搏击风浪  勇立潮头》《一路汗水一路歌》等十多篇诗歌散文。


学生眼里的“才哥”

刘老师喜欢和学生们相处,他自豪地说「虽然相差了一个‘不惑’,但学生们都叫我‘才哥’」。对刘老师来说,语文教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成就感的事情,看着自己的学生从懵懂到成熟,见证他们羽翼渐丰。

「上课前,单是听学生一齐说‘老师好’,心里就变得冬日暖阳般温暖」,说这句话时,刘老师眼底一派温和,这些年刘老师带过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坚定地走在他们自己的人生之路上。

刘1.jpg

刘2.jpg

过往学生的祝福和想念


生活的享受

当问道,几十年的语文教学给他带来的影响,刘老师笃定地说「是对生活的享受,对美好事物的敏锐度」,接着便解释道,生活中的交流多是靠语言来表达,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美感。

古人爱吟诗作赋,单单对那一轮月亮,便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描述,在这些诗词里,月亮不仅仅是月亮,还被赋予了色彩和温度,是个体又是象征,真是极美的。

刘3.jpg

一直和语言文字相处,人就会变得“细腻”。

看到小树苗,会想到生命;看到火焰,会想到光明;看到落叶,也都能想到自然更替......这些自然出现的联想让眼睛和心更加敏锐,能发现生活中的每一处美好,更能享受生活带来的每一点乐趣。

在刘老师身上,岁月好像不是无情刻刀,而是三月春风,他一直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这些年,我一直担任语文科组长,有很多想法和想做的事情,我想将它们拿出来与大家碰撞,所以我毅然决然地来到了梅沙!」